複眼人.jpg

 

故事以雙主線劇情展開,男主為瓦憂瓦憂島居民阿特烈,女主為住台東的文學教授阿莉思。瓦憂瓦憂因為島面積不大,能支撐的人口有限,島民規定長子以外的男性,要在出生第180個月圓後划船離開。阿特烈身為次子,不得以只得告別愛人,踏上旅程。阿莉思於瑞典認識了男友傑克森,熱愛冒險的傑克森為了阿莉思來到台灣,兩人蓋起夢想中的房子、生了一個孩子,享受一段溫馨的時光。但有著漂泊靈魂的傑克森終究定不下來,隨著離家的時間越來越長,兩人的關係也漸行漸遠。

該如何評價這本小說?一直到看到全書大概 2/3 的地方,都覺得這是一本神作,一定要推薦給所有認識的人。前半段讓人欲罷不能、廢寢忘食,瓦憂瓦憂島獨特的風俗民情,鮮活的躍於紙上,一個嶄新的世界在眼前展開。阿莉思與傑克森於瑞典相戀的場景也非常吸引人,信手拈來都是讓人讚嘆的美妙譬喻,例如這一段:

『阿斯普朗德實在太了解圖書館的意義了,書牆雖然像歷史一樣向你壓來,卻不會讓人感覺傲慢沉重,上方所開的小方窗引入的那一道道光線,讓人在墊腳取書時有一種儀式性的感受,阿莉絲取書時甚至覺得自己的手在顫抖,既像光的婢女,又像書的主人。』

連對建築沒有興趣的我都被文字影響,去估狗了「斯德哥爾摩圖書館」以及阿斯普朗德的「夏日住宅」。虛擬的瓦憂瓦憂島只能神往,而「斯德哥爾摩圖書館」跟「夏日住宅」則直接收入朝聖清單。

故事進入下半段後節奏、詞句,與前半段有著不小的落差,應該帶出高潮的橋段顯得平淡,好像還在埋伏筆的階段便嘎然而止。上一次讓我這樣滿臉問號的闔上書本,是一本叫《羊毛記》的小說,但搜尋後知道羊毛記有出續集,而《複眼人》似乎真的就這樣結束了。

跟吳明益的其他作品《天橋上的魔術師》《單車失竊記》相比,應該還是會優先推薦《複眼人》。相較於《天橋》主軸在台北早年的中華商場,《單車》以日治時期的台灣為主幹,需要有相應背景知識的人才能有所共鳴,簡單的說就是賣情懷;《複眼人》的主題偏向環境保育,有海洋垃圾汙染、雪山隧道、捕鯨捕海豹等議題,時間設定在現代,受眾相對較廣,因此也是吳明益得獎及翻譯為外國語言最多的作品。

 

斯德哥爾摩圖書館.jpg

斯德哥爾摩圖書館

夏日住宅1.jpg 夏日住宅2.jpg夏日住宅3.jpg 夏日住宅4.jpg 夏日住宅5.jpg 夏日住宅6.jpg

阿斯普朗德「夏日住宅」

 

節錄一段描述阿莉思的朋友-作家K自殺的文字:

『K的自殺方式可以說不特別也可以說非常特別,他在家裡把門窗封緊,然後慢慢地把自己的手稿跟信件一一燒掉,最後自己吸入自己文字所製造出來的煙霧與廢氣而衰竭死去』

不禁讓人聯想到《過於喧囂的孤獨 》結局,腦洞很大,我喜歡。

瓦憂瓦憂島路線的敘述,使用大量的譬喻,時常會有神來一筆。節錄一小段:

『此刻她並不知道,賽莉婭在她離開的七天間不斷流淚,最後竟從眼窩流出血來,終於在第七日的黃昏倒在海灘上,像一枚貝,一支不屬於誰的槳。男人們發現賽力婭時,她的背脊還是像海豚一樣美麗。』

多美的譬喻,留給人們無限的想像空間。

但故事進入後半段,兩位主角相遇沒有如預期的激出火花,短暫的交會後便踏上各自的旅程。複眼人的出現,定位應該是類似山神或大自然般的存在,卻叨叨絮絮的解釋 「陳述性記憶」、「非陳述性記憶」、「事件記憶」、「事實記憶」、「熟悉記憶」 等名詞,彷彿是位心理學教授,極為違和。托托的消失、瓦憂瓦憂島的擊沉,以及形象接近「魔法公主」,好像有很重要戲份,結果卻什麼也沒做的紅髮女孩莎拉,看完後讓人如鯁在喉,不吐不快。

 

Bob Dylan - A Hard Rain's A-Gonna Fall

 

結尾有被腰斬的感覺,一切就在 Bob Dylan 的歌聲中戛然而止,真的就這樣結束了嗎?原本期待它是場電影,看完後才發現是部紀錄片,故事發展就到這,無所謂 happy ending,剩下的有緣再見。

「i-Wagoodoma-silisaluga?」「i-Wagoodoma-siliyamala。」「今天海上天氣好嗎?」「很晴朗。」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吳明益 複眼人
    全站熱搜

    Cloud祥雲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