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用卡實體刷卡流程
信用卡網路刷卡流程
信用卡主要授權中心:VISA、MasterCard、JCB、銀聯
發卡銀行、商家銀行:各家銀行
信用卡(Credit card) vs 金融卡、轉帳卡 (Debit card)
信用卡:依刷卡人的信用額度,銀行先墊付款項,累積一段時間(通常是一個月)銀行寄出帳單給消費者,若未及時結清則會被收取高額利息。
金融卡、轉帳卡:顧名思義,就是張可以轉帳的提款卡,能刷的金額等於使用者戶頭的金額。因為刷卡時立刻扣款,所以沒有信用額度以及利息的問題。
磁條卡(Magnetic)、晶片卡(IC)、感應卡(Contactless card)
磁條卡
較舊的規格,以讀取磁條的方式進行身分驗證,磁條信用卡容易被偽造,易成犯罪集團的目標。
晶片卡
卡片上有IC晶片的信用/金融卡。1994年,Europay、MasterCard、VISA三大國際卡組織,宣佈EMV晶片卡國際統一標準規格;2004年, JCB亦加入EMVCo公司。台灣從2001年開始從磁條卡轉換到晶片卡,目前全世界應只剩美國仍以磁條卡交易為主;而美國也將於2015年10月起,境內零售商店全面更換與EMV晶片信用卡相容的刷卡機。
感應卡
卡片上有感應符號的信用/金融卡,使用感應刷卡可以大大提升付款速度,但是感覺安全性上還有疑慮?台灣目前的規定是,感應消費三千元以下免簽名,跟刷悠遊卡一樣;三千元以上要簽名,算是多一層保障。
刷卡簽名 or 輸入pin碼
刷卡後要簽名或是輸入pin碼各國規定不同,目前台灣、日本跟美國主要是簽名,歐洲、澳洲及中國則是需要輸入密碼。理論上輸入密碼的方式安全性較佳,開卡時多半可以選擇是否設定密碼。
在國外遇到需輸入密碼的狀況,若有店員服務,一般可以溝通因使用的是國外卡,以簽名確認;若是想要在KIOSK刷卡,則必須輸入密碼,參考背包客棧前人的經驗,輸入信用卡[預借現金]的密碼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