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所以會知道這本書,是看了冏星人的說書節目:
聽起來相當不錯,用市圖借書系統一查,竟然有閒置的館藏,立刻按下預約。一打開書就讓人欲罷不能,花了兩天把他啃完,在這邊推薦給大家。
這本【流】讓九位評審全票通過,奪得2015年日本「直木賞」。作者東山彰良本名王震緒,台灣出生,日本長大。故事以1975年的台灣為背景,描述一名17歲少年為了解開祖父被殺害的謎團,一路追到日本和中國,直到25歲,台灣解嚴那年,他的緝兇之路才在驚人的結局中劃下句點。
故事敘述當時的氛圍跟台北的場景,都非常具體、細節很到位,看的時候完全不會懷疑作者親身經歷過台灣這段歷史。看完後翻回作者生平介紹,才發現他五歲就隨父親移民日本,後來只有七~九歲回台灣讀了兩年小學,這個背景是他父親的年代。
故事牽扯到三代人,主角的爺爺是山東人,打過抗日戰爭、國共內戰,1939年隨國民黨撤退來台。來往的都是同鄉老兵,在那個義氣的年代,爺爺還帶著戰死的長官的兒子一起來台灣。故事中的角色不少,彼此間又有著千絲萬縷的關係,還好勉強控制在我腦袋可以承受的範圍,尚不需要像紅樓夢那樣做出人際關係對照表才能理解情節發展。
九成的故事都發生在台灣,場景都如此熟悉,主角們在廈門街、廣州街穿梭,那個年代的情侶們努力在植物園的涼亭尋找一席之地。另一個故事重要場景-中華商場,也是「天橋下的魔術師」全部故事的發生地,作家們不約而同的將當時的回憶凝結在這棟建築物中。故事中有著神怪的元素,狐仙、鬼魂、碟仙等穿插其中,與劇情發展融合的很好,不會讓人感到突兀。親情、友情、愛情、朋友的義氣,一環扣著一環,節奏緊湊張力十足。主要角色都很有個性,在大環境的限制下努力活出自我。
我家跟主角一樣,爺爺奶奶外公外婆都是隨國民黨撤退來台,從小在台北長大,對故事特別有共鳴。最後主角拜訪爺爺的故鄉,聽到周圍的人都說著山東話,那種雖然身處異鄉,卻又像是回家的心情;看到主角跟馬爺爺的互動時,我沒有能忍住淚水。這是我們這種成長背景的人才能理解的複雜感受。
完全出乎意料的一本書,跟想像中的「直木賞」作品差異巨大,竟然得以透過日本的作品來熟悉早年的台灣,非常值得推薦,還好沒有錯過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