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6765487_2659841210704575_3489987049161752576_o.jpg

身為 Dan Ariely 的粉絲,只能說作者前幾本作品樹立了太高的門檻,導致本書不如我期望中的精彩。
本書是將行為經濟學關於金錢的部份統整出來,並提供一些具體的建議。近年行為經濟學的作品很多,但是實驗跟理論似乎沒有太多突破,且行為經濟學大部分的內容都可以跟金錢有關,所以看本書的感覺是將相關理論再複習了一次。值得讚賞的是 endowment effect 翻譯為「敝帚自珍效應」,直觀多了,其他書都翻譯成「稟賦效應」不知道在翻什麼鬼。
書中提供了很多具體的建議,但因為國情不同,很多舉例跟建議只能適用美國,導致可讀性下降。比較重要的共通原則是在做財務決策時,只應關注「價格」,不應關注「價值」,因為我們以為的價值會受到各種偏見影響,唯一該考慮的只有機會成本,也就是成為經濟學假設的「經濟人」。
總之這是本以行為經濟學為基礎,適合美國人的財務指南,單論行為經濟學的話個人覺得「快思慢想」、「思考的藝術」或本書作者的成名作「誰說人是理性的!」都很值得推薦。

 

 


財務決策中不應該考量的因素包括:

  • 特價,或「節省了多少錢」,或在購買此品項的同時,花了多少錢購買另一品項(相對性)。
  • 對前進行分類,花錢時想著來源,以及對各類錢的感覺(心理帳戶)。
  • 付錢的輕鬆程度(花錢之痛)。
  • 看到的第一個價格,或是以往買過的價格(定錨效應)。 
  • 所有權感(敝帚自珍效應及損失趨避傾向)。
  • 一件事看起來是否賣力(公平性與費力程度)。
  • 我們是否屈服於當前的誘惑(自制力)。
  • 只比較一項商品、體驗或小機件的價格(過度側重金錢)。

切記:這些東西其實並不影響一項購買的實際價值,儘管我們可能以為會影響價值。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Cloud祥雲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