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6217104_5255290594492944_5739478688261063027_n.jpg


翻看豆瓣2021年度讀書榜單看到的書,竟然是台灣人的作品,立刻預約借閱。

海邊的房間.JPG

 

開頭紀大偉的推薦序,可以列入個人看過最爛的推薦序競爭行列,讓我震驚到開始猜想出版社放這種東西到書中的目的?湊頁數?噁心讀者?用來降低讀者的期待、製造反差?無論如何他目的是達到了,看完本書我印象最深的是有篇很爛的推薦序。
印象第二深的就是作者黃麗群的文筆了,非常厲害,好久沒看到這種可以把字面意義轉化、雙關的作品了,光是看作者堆疊字句就很過癮。第三個印象深刻的點是作者腦洞很大XD 關於劇情,婉轉的說是古靈精怪,直白點說是滿滿的惡意lol 看完前幾篇內心各種吐嘈謎因:「褲子都脫了你就讓我看這個?」「這作者到底嗑了什麼?」「不要浪費才能阿~」才在感嘆以作者的文筆,寫個劇情簡單的長篇小說都可以是神作,偏偏都寫成了結局反轉的驚悚片;作者便發力來了篇《卜算子》,證明眾人喜好的口味她也可以輕鬆駕馭,只是不屑屈就而已。建議第一次閱讀本書的讀者先從《卜算子》開始看,像我看完前面幾篇後,看到《卜算子》時會忍不住猜測待會各種反轉的可能,覺得有被影響到閱讀體驗。

全書由13個短篇故事組成,傳統事物佔據很多篇幅,具體的主題有針灸、推拿、算命等。很多精彩的段落都圍繞著女性在傳統觀念壓抑下的內心戲,渴望被愛、想要結婚,但可能年紀大了或長相不佳無人問津,亦或是結婚了但同床異夢,對這個社會由愛轉恨,發出各種詛咒哀鳴的過程。

作者的後記也寫的非常動人,節錄如下。感覺作者轉戰散文可能會更吸引人?總之我看完就被圈粉了,立刻預約黃麗群下一本書,期待中。

 



【後記】

在潮間帶

大學最後兩年剛出社會的時候,我糊糊塗塗地開始寫小說,糊糊塗塗地做著些一般人覺得「很文藝」的工作;三十歲之後,又糊糊塗塗一下子扭頭去了完全無關、與過去的我說不定會互相訕笑的方向。這兩年,工作人生,像重新投過胎,已經和寫作沒有什麼關係了。可是,有時仍覺得自己是寄居蟹,一會兒上岸,一會兒下水,而大部分時候在--不,不是在海邊的房間裡。比較像在潮間帶上發呆,浪拍過來打過去,我也不管;偶有矍然而起時刻,很快又滾落去,鼻子都被水蓋滿了。
談不上好或者不好,我總想像這隨時溺死也無所謂的個性是最大的優點與缺點,因此遲遲無法決定喜不喜歡或該不該改掉這習慣。如此個人,不大可能成為你看過聽過甚至想像中的創作者,對這項事業恆常飢渴,戀戀不捨:雖說沒人喜歡陷入飢渴,我們甚至不喜歡看見別人飢渴的樣子,可是,要完成什麼,你必須飢渴。
知易行難,我仍然只是想到點什麼就寫點什麼。寫時也有不可解的歡喜,更多時候手足無措,不知該拿它怎麼辦,也不知拿自己怎麼辦,所以算一算,成果實在少。此次書中收錄的,有遠至一九九八年左右的作品,十幾年,在世界的尺度其實很短,我也沒什麼值得在此總結,唯一能說的,大概只有因為散漫,所以幸運地沒讓這些年紀差了一大截的任何一個故事,落入攀緣境地。它們一向是自己的主人,各各住在自己的屋子,我不過被賦予鑰匙保管,加上一點帶人進去隨意參觀的自由;對此,我始終感到受寵若驚。
我很感謝百忙中為這小書作序文與聯名推薦的眾前輩,郭強生老師的抬愛、紀大偉的妙喻,點滴在心。還有柯裕棻,她跟我一樣有點兒彆扭,心裡容易疲倦,但總是照拂我,我想她上輩子欠了我錢。感謝身邊對我抱持不合理信心並給予不合理鼓勵的每個朋友,你們都知道說的是你。感謝聯合文學、總編聰威、主編珊珊、美術設計阿湯的折衝寬容,給予這書獨特面貌。還有幾個月來明著暗著出錢出力催 促我到咖啡館整理書稿的D,這大概是另一個上輩子欠我錢的人。
我仍在潮間帶上,這裡轉瞬風起惡浪,回頭雨打暗礁,它不屬於土也不屬於水,是海的臨界也是岸的邊緣,但不知為什麼,在此我反而心安理得,想著這當中有一句話: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多麼老舊積塵的一句話,但永遠有與文字初對面者,由此獲得逆旅中的安頓;我想,這也是許多人,包括我,之所以總是惦記想說些故事的一個微不足道的原因。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Cloud祥雲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