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9424829_3388369231185099_505942731450115568_o.jpg

 

吳軍老師在「得到」開的《硅谷来信》專欄,將專欄內容修訂整理後集結成冊,是個精選集的概念。吳軍是電腦科學博士,在 Google 任職很長時間,李開復會成為 Google 大中華區總裁也是他推薦的。之後擔任過騰訊副總裁以及創立風險投資基金,閱歷豐富。

書中討論的主題非常廣,談生死、擇偶、交友、投資、閱讀、工作、金錢關等等,幾乎人生所有面向都包括在內。一本書討論這麼多主題,自然只能點到為止,無法做深入的論述。看本書時常會想到另一本類似的跨主題集結《窮查理的普通常識》作者查理.蒙格,跟《見識》一樣提供人生多種面向的寶貴建議,但在閱讀過程中會發現蒙格跟吳軍的出生、環境、天賦跟機運都是一等一的,他們的起跑點太高了,雖然很誠懇的教你怎麼跑得更快,但普通人可能連上場比賽的機會都沒有。類似書籍個人更喜歡李笑來的《通往財富自由之路》,比較多著墨在教人如何站上跑道,李笑來也不避諱寫他年輕時為了父親的醫藥費焦慮,經歷過那段為了錢苦苦掙扎的日子,讓他提供的人生建議更能打動人心。

吳軍除了在專業上成功,還非常的博學,著作題材橫跨科技、歷史、數學等各種領域,看完本書又下單了他的《數學之美》,期待中。書中講銷售的章節大力推崇摩拜單車的銷售心法,其實我覺得還算言之有物,但以後見之明來看,摩拜單車經營不善,暴起暴落後前幾年低價出售公司成了失敗案例,只能說隔行如隔山,以近代中國公司當作案例風險實在太高了。個人覺得最有收穫的章節是關於作者在 Google 工作的經驗,拒絕偽工作者(pseudo worker)跟目標管理法(OKR)的示範都很有啟發。


 


其他記下的點:

推薦的讀物:紅樓夢、莊子、史記。

教育的三要素:見識、愛、規矩。

莎士比亞的智慧:
• 凡事三思而行,不要想到什麼就說什麼。
• 對人要和氣,但不要過份狎暱。很多時候,禮數有加但保持距離,是朋友之間最好的交往方式。
• 相知有素的朋友,應該用鋼圈箍在你的靈魂上,可是不要對每一個泛泛的新知濫施你的交情。

 

做事:

莊子說:「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不僅學習如此,做事更是如此。人生成功的秘訣在於做減法,而做減法的關鍵在於能夠跳出一般人的思考框架,找出那些其實無關緊要的事情,然後下定決心捨棄。

 

閱讀:

每個人都可以選擇生活方式,但是閱讀本身就是一種生活方式。「Study as if you were to live forever, live as if you were to die tomorrow.」翻譯成中文應該是「終身學習,向死而生」。這句話算是對閱讀的另一種詮釋吧。

 


不做偽工作者:

「每天的事情好多,總是做不完」,這恐怕是現代人共通的問題,尤其是在那些發展特別快的產業裡,比如IT領域、媒體產業和金融產業。相對於在大機構、大公司工作的人,創業者或者在小公司工作的人,對這個問題的體會可能會更深。「羅輯思維」的創始人羅振宇先生在二O一六 / 二O一七跨年演講中,說我是效率極高的人,此後很多人問我如何提高效率,以便能做更多的事情。「其實,一個人的效率很難提高,唯一能夠控制的就是少做一點事情,有些無關緊要的事情就不要做了,而不是擠壓時間把所有的事情隨便做完。這裡和大家分享谷歌和臉書等公司提倡的一種做事方法,或許對大家能有所啟發。

谷歌在二OO六年成立了中國分公司後,我就把自己負責、與亞太市場有關的產品都轉交給李開復。雖然我不再負責和地區相關的產品研發,但每年還是會到中國出一次差,幫助李開復指導一些項目。而李開復做為大中華區的負責人,自然希望北京和上海工程師的工作能得到總部的認可。

但是這個被認可的過程卻非常漫長。

谷歌總部一開始對中國研發團隊的評價並不高,主要是有苦勞但沒有功勞。最初,北京三、四個工程師抵不過山景城 (Mountain View)谷歌總部的一個工程師,雖然這和中國大學的教育多少有點關係,但是中國工程師的效率照理說不該這麼低。這個情況李開復當年在微軟並沒有遇到過,於是請我幫忙分析原因。

找到最重要的工作,並優先完成

我到了北京,發現中國的工程師其實不比山景城的清閒,但是從效果上來看,產出量卻不高。大家都是自我要求高的人,因此他們也很焦慮。我把一些工程師叫到會議室,讓他們把手中的工作一項項列出來,他們每個人至少列出了四五項要做的工作,有的人可能更多。拿到這些工作清單後我問他們,如果你們完成了其中的一半,是否就不再那麼焦慮了,大部分人都給我肯定的回答。這也合情合理,工作少了一半,壓力也應該少一半。不過,我告訴他們,完成了兩三項任務也就是一半工作之後,他們手上的任務依然是四五項,不會減少,甚至有可能更多,因為新的任務又來了。

在網路公司,永遠不可能有把工作全部做完的時候,因為這個行業發展太快,而變化又常常難以預測,這和微軟那樣的傳統軟體公司不一樣。按照傳統的軟體工程方法開發軟體,目標是事先定義好的。目標不定義清楚就開始工作是被禁止的,雖然在開發的過程中目標可以有所變動,但是變動不大。因此,工程師們只要在規定的時間之前完成自己的模組就行了。隨著時間推移,剩下的工作會越來越少,最終抵達終點。

網路的產品開發則不同,它是一個動態反覆運算的過程,大部分時候無法清晰定義一個靜態的版本。在開發過程中,新的問題總是不斷湧現、不斷加進來,遇到的每一個問題似乎都必須立即解决,因此不存在把工作清空的可能性。在這樣的大環境下,員工所追求的不應該是完成了百分之幾或者百分之幾十的工作,而是做完了哪幾件重要的事情。

一個有經驗的員工,應該善於找到最重要的工作,並且優先完成它們,而這恰好是菜鳥員工欠缺的技能。在山景城,菜鳥員工永遠只占公司總人數的一小部分,因此他們很容易在有經驗的員工帶動下快速掌握工作方法;而在中國,幾乎所有的工程師都是剛畢業的學生,沒有人告訴他們從學校到世界一流的公司後該怎樣工作,導致大家都很忙,卻沒有產生什麼重大效果。

在谷歌等美國公司裡,上述這種每天應付事務性工作的人被稱為 pseudo worker,直譯就是「偽工作者」。這些人每天把自己搞得很忙,所做的工作可能也是公司裡存在的,但是那些工作(也被稱為「偽工作」)沒有產生什麼效果。在產業,如果一個公司裡這樣的偽工作者很多,完成的偽工作很多,用不了多久,它在業界競爭中就會處於下風。

二O一六年,曾經是全球最大的網路公司雅虎被威瑞森電信公司(Verizon)收購,標誌著一個時代的結束。雅虎從網路的代表性公司走到被收購的悲慘地步有很多原因,其中之一就是太多員工做了太多的偽工作。為了理解這一點,大家只要看看他們產品的變化就知道了。雖然雅虎不斷改版,但那些修改既沒有增加什麼新的功能,也沒有讓人覺得使用起來更方便。在被收購前的十年裡,雅虎鮮有新產品出現。如果要說雅虎的人不努力工作,倒也不是。工作狂瑪麗莎.梅爾(Marissa Mayer)擔任雅虎首席執行長期間,在她的高壓下,員工不可能懈怠,但是幾年下來就是沒有產生效果。這就是全公司處於偽工作狀態的結果。

谷歌和臉書在管理上顯然比雅虎更積極主動,對於員工的評價不在於他有多忙、寫了多少代碼,甚至不是完成了多少產品的改進,而在於產生了多大的效果。也就是說,那些為工作者即使平時再忙,也會被淘汰。

從主管到員工,都以最大獲益為目標

回到谷歌中國的管理上。二OO八年後,谷歌推動了「工程大使」(engineering embassador) 計畫,讓更多來自山景城總部、有經驗的工程師分享世界各地的工程師團隊,輔導新員工整理工作方式。谷歌還特意讓中國分公司的員工經常性地長期出差到山景城,加入有經驗的工程師團隊工作。這樣經過大約兩年的時間,偽工作的情況得到了解決,中國研發團隊的貢獻也得到總部的認可。由此可見,大部分年輕人只要給予正確的指導,表現就會有非常大的提升。說到這裡,你可能會問,怎樣才能防止員工成為偽工作者呢?我想最重要的有兩點。

首先,管理者要讓員工站在「做什麼事情能讓公司獲益最大」的角度去工作。這樣他們才能在做不完的工作中動腦筋去尋找那些對公司最有幫助的事情做,而不是單純應付老闆派下來的任務,向老闆交差。在知識型企業中,管理者不可能也不應該對員工進行事無巨細的管理,因為員工的主動性很重要。

其次,管理者要讓員工明白,他們積極工作(而不是消極完成任務),最大的受益者是自己。公司裡難免有員工對自己、環境、周圍人的態度、所給予的機會等感到不滿,此時他們會消極對待工作,不自覺地成為不動腦筋的偽工作者。有些鬼靈精的人甚至會表現出一種任勞任怨的態度,也不和老闆爭執,被動地從老闆指派的工作中找一些容易的來做,而不是選那些有影響力卻比較難的工作去完成。當老闆問起來時,他們會說自己認真工作,工作量也看似很滿。至於為什麼很多重要的工作沒有做,他們會推說是因為時間實在不夠。對於這樣的人,一般老闆還真拿他們沒有辦法,在考評時只好讓他及格。但是這些人實際上是在害自己,因為偽工作做得越多,個人進步就越慢,甚至能力還會倒退。我在很多國營企業中看到大量的偽工作者。

當然,管理者本身也存在類似的問題,他們甚至比一般員工面臨更多的選擇,什麼事情需要做、什麼事情可以不做,不僅關乎自己的前途,還影響周圍很多人。很多管理者動不動就修改規章制度,世界上沒有一種制度是完美的,因此他們不免左右搖擺、矯枉過正,最後改了一輪,又回到原點。有道是「一將無能,累死千軍」,偽工作的管理者便是如此。

很多看起來非做不可的事情,其實想通了並沒有那麼重要。有時候換一個角度來審視我們所做的事情,就會發現,捨棄一些事情也未嘗不可。在生活中也是如此,如果靜下心來總結一下就會發現,我們其實常常把時間浪費在那些可做可不做的事情上。

所以,當你為了總是做不完的工作而焦慮時,不妨先停下來,重新梳理一遍手邊的工作,主動地站在對公司幫助最大的角度,站在提升自己能力的角度,把那些最重要的工作找出來並完成它們。試試看,這樣你的工作狀態會不會發生改變。

當我們處於工作永遠做不完的狀態時,依然需要有時間欣賞身邊的風景。

 


你是偽工作者嗎?

羅振宇和我就為工作者這個話題做了進一步的交流,我們總結了幾項在IT產業的偽工作和偽工作者的典型特徵。

• 那些既不能為公司帶來較大收益,又不能為用戶帶來價值的改進和「升級」,很多都是偽工作。比如,在網路產業裡,如果一個產品中某些功能或者設計上線之後生命週期不到三個月,代表當初很多開發的工作都是偽工作。按照這個標準衡量,微軟在Windows、Office 和IE 上很多工作其實都是偽工作。

• 有的人明明能夠透過學習新技能而更有效地工作,卻偏偏要守著過去的舊工具工作,甚至手動操作,這種人是典型的偽工作者。

• 在做事前不認真思考,做事時透過簡單的試誤法(trial and error)盲目尋找答案。

• 做產品不講究品質、不認真測試,上線後不停地修補,總是花費很多時間和精力尋找漏洞和打補釘。

• 不注重以有限資源解決百分之九十五的問題,而是把大部分時間和精力用於糾結「不重要的百分之五的問題。

• 每次開會找來大量不必要的人員旁聽,或者總是去參加那些不必要參加的會議。


 

職業發展的盲點:

 

盲點一:工作和職業分不清

英語的工作和職業分別是 job 和 profession,含義的區別很大。工作是謀生的手段,公司給我們一份工作,我們完成任務,公司付給我們薪水和獎金。職業是一輩子從事的事業,比如我們當一名醫生,提高自己的醫術,治病救人,成為名醫,這是職業。

一個人要成為公司高級主管,通常需要從基層一步步做起,掌握越來越多的專業知識和業界動態,不斷提升管理能力,最後能夠把自己領域裡的任何一間公司管理得有條不紊,這是職業。如果我們考慮當下的工作是為了一輩子的職業發展,首先就要選擇性地做事情,凡是對將來職業有利的事情,不論是否有報酬,也不管報酬是高是低,都要做。反之,只能夠提高收入,和職業發展沒有必然關係甚至相互矛盾的事情,則盡可能不做或少做。

對待自己的職業,需要專業的工作態度。所謂的專業,就是一切以達成工作目標為重。所有的溝通、會議、關係的建立、工作分配等,無一不是以此為主要目標。在工作中,很多因素都會導致工作不順利,比如個人能力的局限、溝通不順暢、情緒波動,或者其他原因,這是很多職場上的人感到心累的原因。在這種情況下能否把事情做好,就體現出是否具備專業素質了。專業人士做事情會從職業本身考量,在工作中要少受負面情緒影響,避免採用消極的手段來應付工作。當我們做事變得非常專業時,同事們也只能用同樣的態度和我們互動。這樣即使一些人不喜歡我們,也不得不配合我們做事情。

 

盲點二:把自己當作公司的過客,而不是主人

今天職場的流動性非常大,很多人平均三、四年就會換工作。剛畢業的人尤其會把前一、兩家公司當跳板,期望有了經驗後找到一家好公司,因此心態上把自己當成過客。

人一旦覺得自己是過客,就會對很多該完成的工作視而不見,也懒得建立和維護與同事的關係。雖然他們想的是利用這個工作做跳板,但是一旦有了過客心態就容易不求上進,對自己最大的害處是既浪費了寶貴的時間,又喪失了鍛煉的機會。至於給其他同事留下了壞印象,那是必然的結果。懷著這種心態的人即使跳槽,也難以被賦予重任。

 

盲點三:被語言暴力激怒就亂了章法

很多人在職場上都有這樣的體會,總有一些同事,包括上級,沒緣由地責備你、批評你的工作,卻不給出具體的問題和有建設性的建議,更不是真心幫助你。他們的這種行為稱為語言暴力。

實施語言暴力的人當然不對,但是如果處理不好,受傷害的是你,而不是他們。這種語言暴力最大的危害是,打擊你的自信心,引誘你偏離工作重心。對於語言暴力,無論是罵回去還是百般辯解,都會讓你疲於奔命,從而脫離了工作的重點以及錯失成功的機會。

判斷是善意的批評建議還是語言暴力並不難,前者你採納後明顯對工作有利,後者則是無理取鬧。因此,一旦判斷清楚對方是語言暴力,我們就要不為所動,一方面繼續工作,另一方面要讓施暴者有個交代。

一些人是無意中施加了語言暴力,這時只要明確指出即可,讓他們知道自己做錯了事。而有些玩權術的老手則是故意為之,對他們則要注意防範,不要輕易反擊,而要想辦法化解。等事情過後,要透過正當管道讓他們知道你已經識破了他們的語言暴力,讓他們今後做事有所顧忌。更具體的處理方法我下面還會提到。

 

盲點四:疏於溝通

很多人因為急於完成某件事,生怕一些相關人士有不同意見,事先不打招呼,就匆匆自己做主,指望生米煮成熟飯後大家乖乖接受。然而,很多時候一些必要的環節最終繞不過去,其他同事知道後,會認為這個人對自己不尊重,缺乏團隊精神,甚至到主管那裡打小報告。

其實,大部分情況,提前打招呼是良好、專業的做事方式。如果合作方有不同意見,可以透過協調和談判解決。只要有利益可以分配,那無非是設法保障各方利益就可以了。更何況很多時候徵求別人意見,對方未必會反對。反之,如果事先不溝通,即使想法和同事一致,一些同事也會故意雞蛋裡挑骨頭,最終要花更多的精力、時間來善後。

怎樣避免陷入這些盲點呢?根據我的工作經驗可以用四個辦法來突破。

 

突破一:任何時候為人都要謙卑

只有謙卑,才能更有效地溝通。也只有這樣,當別人表達意見時,才能把注意力集中在事情上,從各種角度去理解。但是,並不能因為自己態度謙卑就不發表意見和看法,一個既謙卑又能把事情分析得入木三分的人,最讓人欽佩。

 

突破二:用正確的方法對待語言暴力和其他刻意傷害

這裡我建議三個步驟。

首先,反省一下自己,是否因為自己的過失惹怒了別人,或者是自己把情況想歪了、把別人想壞了,別人的言語其實並沒有惡意。

其次,確認不是自己的問題,而是對方不公平地對待我們之後,要把周圍的同事分為三種人:第一種是和這件事情無關的,不要讓他們捲入糾紛,通常這些人占大多數;第二種是會站在我們這一邊的,這些人自然不需要擔心;第三種是對我們施暴的人,他們是要認真對待的。

最後,搞清楚第三種人即施暴者這麼做的目的。其中一些人可能只是為了自己的利益,我們要先和他們溝通,達成諒解和妥協。對於那些真正想和我們作對的人,依然要和他們主動溝通,但是溝通的目的可能不完全是為了達成共識,更重要的是發出自己的聲音,讓對方知道我們的看法,也知道他們自己的問題。美國人在這方面比較主動,該說就說,中國人比較隱忍。但是,我們的大度應該表現在指出施暴者錯誤後的寬容,而不是面對問題沒有原則。發明電話的貝爾曾經和格雷(Elisha Gray)就誰應該獲得電話的專利打了十多年的官司,最後貝爾獲勝 (他提早幾個小時遞交了專利申請)。之後,貝爾為了顯示自己的大度,表示對方可以免費使用這個專利,但是在誰發明了電話這個問題上,貝爾並沒有讓步。

職場上,我們需要有貝爾這樣的主動性,在溝通中保持對別人的尊重,但是態度要堅決明確。我們經常說邪不勝正,但實際上如果沒有行動,正義是不會實現的。上帝喜歡主動的人。即使上帝想幫助我們,我們也要透過行動得到幫助。一個人要堅守自己的正確立場,不帶個人成見,聚焦在事情本身來解決問題,同時凸顯出大度和境界,這樣不僅能帶動團隊整體健康發展,也會自然而然成為團隊的支柱。

 

突破三:大方向永遠要明確

工作不是為了公司或者他人,而是為了自己的職業發展這個既定的大方向。

任何想晉升的人都不應該被動地工作,一個口令一個動作。想成為領導者,要腳踏實地去學習做一個主管,走出自己的舒適圈,主動多做事情,多跟人打交道,去幫助他人,支持自己的老闆和團隊。並隨時隨地思考,當我們離開這個團隊時留下了什麼。

 

突破四:注重長期效益

把一件事拉長到兩、三年後來看待,這時我們對它的態度就會有所不同。

就像一開始提到的那種任人唯親、馬屁精橫行的公司,如果我們不幸身處那種公司怎麼辦?如果你覺得這段經歷對你將來有用,不妨抱著學習的心態做兩年,即使有些委屈也認了。不過要注意的是,即使在這樣的公司,也不要有過客的心態。但如果你覺得它已經無助於你進步,那這種公司再有光環,也不如趁早離開。孔子說,「危邦不入,亂邦不居」,就是這個道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Cloud祥雲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