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2.jpg

5/22 的羅輯思維【长子继承制】講了一個很有意思的新觀念。清朝時候的康雍乾盛世,中國一度達到四億人口。人口大爆發檯面上比較明顯的原因有:氣候、制度、美洲作物像玉米/番薯/馬鈴薯等傳入;但氣候跟作物這些條件歐美也有,為何中國人口特別多?原來還有一個很大的差異:繼承制度不同。

中國雖然爵位只傳給嫡長子,但財產是全家人分的,或多或少人人有份。過去在農村,分家產那可是一件大事,往往要請長輩和村裡有威望的老人來主持。這種財產繼承制度,叫析產制。析,分開的意思。但歐洲傳統是一個人(長子)繼承所有財產,那其他兒子怎麼辦呢?該怎麼辦就怎麼辦,你長大了,在家混吃混喝可以,但是不可以在家裡結婚,更不可能繼承財產。所以歐洲很多家裡的小兒子,一旦長大成人,就不得不出門去闖蕩;有的去做生意、有的去當神父、有的就流落街頭。這種制度,在歐洲普遍存在,英國執行的最好。

220px-Ebcosette.jpg

最近重看「傲慢與偏見」跟「簡愛」,一直覺得好奇怪啊,為何「傲慢與偏見」女主角-伊麗莎白,她爸有老婆跟五個女兒,但若爸爸過世,財產會給她的表哥繼承,五個女兒跟媽媽可能會流落街頭?「簡愛」的叔父過世,明明簡愛還有三個表親,為何所有財產都歸簡愛?看到這篇文才恍然大悟,原來英國根本沒有分家產的概念,所有財產都是一人獨得。

look-at-all-cj47sh.jpg

那為什麼歐洲是長子繼承制,中國是析產制呢?主要是由於封建制度跟皇權制度的差異造成。

中世紀歐洲的封建制度,國王把土地分封給一堆公爵侯爵伯爵,為的是將來要打仗的時候,他們能出錢出人。如果他們生一堆兒子,然後把家產都分了,最後遍地都是小領主,打仗的時候,就難以動員物資跟人力。所以從根本上,封建制度就是不允許財產分割的。

p.jpg

歐洲皇室繼承制度


中國的封建制度結束得早,皇權制度從秦朝開始就已經建立了,這是中國在政治上的早熟。對於皇權來說,強大的領主反而是皇權的威脅,因此自然會推行“析產制”。最著名的例子,就是漢武帝的【推恩令】。推恩令就是把皇帝的恩寵推給你的每個兒子,幾代之後,大諸侯變成了小諸侯,就誰也沒能力跟皇權較勁了。

getimg.jpg

中國和歐洲這兩種繼承制度,導致人口規模不一樣。中國所有的兒子都能分到一份家產,老爺子老太太天天操心,為每個兒子娶媳婦抱孫子,這種文化傳統下,人口繁衍速度當然就快。近代歐洲人平均結婚年齡都在2829歲,而中國過去農村1415歲結婚是普遍現象。所以16世紀,明朝人口一億多,而歐洲大陸才五千萬,英國才幾百萬人。因為英國人把長子繼承制執行的比較徹底,當時有25%的年輕人是終身不結婚不生孩子的。

但是,這個繼承制的區別,在現代化的過程中,又起了完全相反的作用。因為財產不分割,很多代之後,靠著結婚、聯姻,形成了龐大的資本。所以工業革命在英國一開始,社會上就有成規模的資本可以投資建工廠。更重要的是,那些被迫出門闖蕩的小兒子們,受過良好教育,在那個環境下,就變成了商人、殖民者、冒險家。所以,英國發展資本主義,有得天獨厚的條件,大兒子出資本,小兒子們負責冒險搞經營。貨幣資本和人力資本都有了,資本主義就這麼順利地發展起來。

中國原來經濟發展是不錯的,但是中國的小農經濟,資本就算積累起來,老爺子一死,一分家,又變成了一堆小資本。而且地主家的孩子,反正將來都可以分到一份家產,那混吃等死的敗家子就多,進取精神也就不夠。所以,繼承制度的不同,對於兩個民族在近代的命運,有著很大的影響。

一個文化因素不一樣,它的形成是偶然的,在不同的時期,發生的作用也不一樣。你在這個階段,因此獲得了一種優勢,在另一個階段,也許就變成了劣勢。這種轉換,往往出人意料。

arrow
arrow

    Cloud祥雲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