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響收入的三項個人特質

關於人的性格,目前主流的「五大性格特質」理論(Big Five personality traits)或「五因素模型」(The Five Factor Model,簡稱FFM),將人的性格分為五大面向:

  1. 經驗開放性(Openness to experience)
  2. 盡責性(Conscientiousness)
  3. 外向性(Extraversion)
  4. 親和性(Agreeableness)
  5. 情緒不穩定性(Neuroticism)

five-factor-model.png

Miriam Gensowski 發表在 Harvard Business Review(HBR) 上的最新研究指出,根據她的樣本進行統計分析,在男性身上,盡責、外向的人收入較高,親和的人收入較低QQ,經驗開放性跟情緒穩定性對收入沒有顯著影響。

原文連結
These 3 Personality Traits Affect What You Earn — but Only After Age 40
以下為個人做的翻譯:

我們常聽到某些個性對人在工作上有正面/負面的影響,例如我們知道認真負責、條理分明的人,一般來說工作表現較好;而承攬很多雜務在身的好好先生,未必在薪水上有所回報。對於性格,還有很多不明白的部份等待釐清,例如性格對職涯有多大的影響?何時會產生影響?在什麼樣的條件下,性格給人帶來最大的好處?
我在近期的一篇論文中,研究了對於不同年齡層的人,其性格與生涯所得的關聯性。我發現職涯初期,性格對收入的影響很小;到了40歲以後,那些認真負責、外向、難相處的人,收入會大幅提升。而對碩士以上學歷的高等教育族群,個性對收入影響更大,增加到兩倍以上。總體來說,性格對個人生涯總收入有巨大的影響,兩者相差達到 120 萬美元以上,接近高中畢業生與大學畢業生的差距。
我的資料引用自「Terman study」,一個針對資優生生涯發展的心理學研究,從 1922 年開始,追蹤加州超過一千名智商高於 140 的男女(智商超過 140 的人口比例約千分之五)。這份研究很有可能是美國唯一一份完整追蹤人們一生收入的資料,讓我得以統計從 18 歲到 75 歲,性格對收入造成的影響。我只針對 595 位男性的資料做分析,因為在那個年代,女性沒有什麼工作機會。
研究每五到十年,對追蹤對象的收入進行問卷調查。一部分個性資料來自對象的父母及導師,在對象大約十歲左右時,對他們的外向性及經驗開放性進行評估;而盡責性、親和性、情緒穩定性,則是在對象大約30 歲時,請他們自行評估。此外還調查了參與者家長的成長背景,請他們提供自身的教育程度、工作、財務狀況、孩子是否健康成長等資訊。
採用年輕時調查的人格特質進行分析的好處是,我們可以避免一個人因為獲得一大筆財富,使得個性變得開朗外向的情況(?)而專注在性格跟收入的關聯上。這個評估的基礎,建立在雖然人的個性會隨著時間改變,但跟同儕比較的結果,其相對關係卻相當穩定(例如一群人中最認真負責的人,通常始終是同一人,不太會隨時間改變)

人格特質何時何地會產生效用?

為了分析人格特質如何影響收入,我將不同年齡中 IQ 、父母背景、成長條件類似的目標分成一組,再依人格特質分數跟收入差異進行對照。
我發現職涯初期,強烈的人格傾向對收入沒什麼影響。直到 30 歲左右,那些盡責、外向、難相處的人,開始有顯著的收入增長,而且在 40~60 歲這段期間,有這些特質的人收入會越拉越開。
如果沒有考慮到年紀這個因素,研究員將很難看出個性造成收入呈現一個雙峰分佈,因為在一定年紀之前,個性對收入確實沒什麼影響。另外,個性對收入造成的差異,在高階職位上更加明顯,畢竟低階職位本來薪水差異就不大。
這部份年薪差異累積起來,對人一生的收入有多大影響?在「Terman」的資料庫中,兩位背景、個性都一樣的人,一個內向一個外向,兩人一生的收入會相差約 60 萬美金,大約是一生收入的 15%。盡責性對收
入的影響跟外向性差不多,而且盡責的人通常有較高的教育程度,也通常有較長、較健康的職涯,因此能
累積更高的生涯收入。
我也發現比較友善、樂於助人的人,收入明顯低於不好相處的人。友善程度在前 20% 的人,生涯收入大約低於平均 27 萬美金。
儘管在「Terman」的研究中,蒐集數據對象都是非常高智商的族群,還是可以看出 IQ 對收入有顯著的影響。平均下來每增加 10 點 IQ,生涯收入會增加約 20 萬美金。有趣的是,在這個調查中,經驗開放性跟
情緒穩定性對收入沒有什麼影響。

誰受惠最大?

接著,比較相同背景、個性、教育程度的族群,來檢驗個性對不同教育程度的族群,是否有不同的影響。
結果顯示,教育程度越高,個性對收入的影響就越大。例如大學學歷的內向型人,生涯收入大約比平均少 29 萬美金;而同樣條件,持有碩士或博士學歷的內向型人,生涯收入與平均的差距拉大到 76 萬美金。
在經濟學上,我們稱此為互補的生產要素,能夠得到1+1>2的效果。如果一個人既有高學歷,又外向、盡責,將有更多的好處往他身上集中,讓人覺得為什麼好事都在他身上發生?


P.S 馬太效應:『凡有的,還要加給他,叫他有餘;凡沒有的,連他所有的也要奪去。』


當然,能夠被「Terman」選上的是一群特殊的高智商族群,這些分析結果能夠套用到一般社會大眾上嗎?當今的職涯發展是否會跟過去一樣?不一定,但我們可以合理預測,一些基本原則是不會變的,像是持續
提升生產力、擅長自我行銷、重視健康的人收入會較高。而且確實,分析「Terman」得到的結論跟一些近代的研究結果吻合。

The importance of early conscientiousness for socio-economic outcomes: evidence from the British Cohort Study

DOES IT PAY TO BE NICE? PERSONALITY AND EARNINGS IN THE UNITED KINGDOM

這份研究給了我們一個了解個性如何影響職涯的管道,認知到盡責、外向不只直接影響我們工作上的表現,也影響我們職涯的深度與廣度,間接影響我們整個生涯的收入。針對年齡因素的分析顯示,儘管對現今
年輕人來說,個性對收入影響不大,但我們可以預期,當他們希望在職涯上有所提升時,個性會發揮更大的影響力。

 

10-free-career-self-assessment-tools.jpg

看完這篇文章對我有很大啟發,回想將近十年的工作經驗,位居高位的人,確實普遍是高學歷、認真、外向但難相處。之前看 Adam Grant 的 Give and Take 也讓人感觸良多,基本上我就是個鄉愿的人,工作上希望好來好去,討厭 highlight 別人,一直希望看到些 giver 成功、好人有好報的案例。
但其實
We read the world wrong and say that it deceives us. 
雖然覺得自己還算認真,但也是內向、好相處的類型,如果循一般的職涯發展,應該難有什麼成就QQ(當然如果不care收入的話就沒差) 人的性格成年後就不太能改變了,與其去想改變性格,可能思考其他的出路比較實際;理論上工程師,尤其軟體工程師,可能是比較適合的方向?
能夠在沒有走太多冤枉路的時候看到這篇文章,讓人及早認清現實,雖然是痛苦的領悟,還是覺得感恩。

arrow
arrow

    Cloud祥雲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