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4483883_2998389196849773_316475038867914752_o.jpg

作者 Matthew Walker 是柏克萊的神經科學暨心理學教授,並創立「人類睡眠科學中心」。書中反覆強調一天要睡滿八小時,睡不到八小時對人體有很多壞處,假日補眠並不能抵銷睡眠不足的影響。身為一個週間常常睡不到五小時的人,閱讀過程一直膽顫心驚,現在是要繼續看還是該放下書本去睡覺?
書中介紹關於睡眠的各種議題,可惜的是在睡眠跟運動的關係這一塊研究資料比較少,個人是經過較強烈的運動後,隔兩天會很睏很想睡,而且常常是晚上打球/跑步,隔兩天下午上班的時候很睏,很希望有相關的研究資料可以做調整。另外書中提到中學應該延後上學時間,讓學生得到比較多的睡眠,美國有中學測試延後半小時到一小時上學,結果對學生學業成績很有幫助;但之前看的「運動改造大腦」介紹美國中學測試『零時體育計畫』(Zero Home PE),在第一堂課開始前加一堂體育課(第零堂課),結果也是對學生成績大有幫助。看來運動對學生學習的幫助大於睡眠,可能最佳解是延後第一堂課的時間,並且將第一堂課改為體育課?期待未來有更多的相關研究。

 

科普書,每個題目幾乎都有列出參考論文,照書中章節整理重點如下:
1.
晨型人約佔總人口的40% (十點前睡)
夜型人約佔總人口的30% (兩點後睡)
中間型約佔總人口的30% (中間偏晨型)
睡眠類型是由 DNA 決定的,夜型人在這社會必須配合晨型人的生活節奏,長期處於睡眠剝奪的狀態,產生身心問題的機率較高。
晨型/夜型佔人類比例相當平均,可能是過去部落需要錯開睡眠時段,減少所有人都在睡覺的時間。
2.
兩種造成睡眠壓力的系統:近日節律(褪黑激素)、睡眠驅力(線苷)
近日節律就是生理時鐘,晚上分泌褪黑激素,讓人感受到睡意。生理時鐘通常比24小時長一點,身體藉由吸收陽光來調整,所以照不到陽光的人會越來越晚睡。每天只能調整約一小時,所以搭飛機的時差要調整好幾天,這種時差造成的失眠,吃褪黑激素有效。
線苷清醒時增加,睡著時降低,睡眠不足便累積成睡眠債。
3.
睡眠分為快速動眼期(REM)、非快速動眼(NREM)1~4期
清醒:接收資訊
非快速:反思(鞏固記憶、刪除記憶)
快速:整合(形成新連結、加強連結)
快速動眼期會作夢,這時大腦會強迫肌肉鬆弛,避免身體做出夢中的動作。
一個睡眠週期 90 分鐘,但是 快速/非快速 動眼期在每個週期的比例不同。午夜前後:非快速長、快速短;天快亮時:快速長、非快速短。所以晚睡的人少很多非快速動眼期(記性差),早起的人少很多快速動眼期(創造力差)。
4.
所有動物都會睡覺,不同物種睡眠時間落差很大,目前還找不到規律。
動物幾乎都只有非快速動眼睡眠,只有鳥類跟哺乳類有完整的快速動眼睡眠,而且鳥類跟哺乳類是各自演化出快速動眼睡眠的。
壓力會讓人失眠,例如斷食,大腦偵測到食物缺乏會減少睡眠,讓人有更多清醒的時間去覓食。
人類比較適合兩段式睡眠,晚上睡七小時,下午睡一小時。
快速動眼睡眠主要強化前額葉的功能,如處理情緒、創造力、同理心。
人類的快速動眼睡眠比例比其他靈長類高很多,可能是因為靈長類睡在樹上,快速動眼睡眠時大腦強迫肌肉放鬆,有墜落的風險;人類睡在地上且掌握用火,才得以讓快速動眼睡眠的比例增加。
5.
咖啡因跟酒精會影響人的睡眠,而酒精很容易通過胎盤屏障影響胎兒,懷孕跟哺乳期間飲酒的母親,容易生下有自閉症等神經疾病的孩子。
初生嬰兒還沒發展出生理時鐘,所以會睡睡醒醒;三四個月之後,才漸漸有近日節律;大概到四歲才會發展到兩段式睡眠。
兒童到青少年時期,非快速動眼睡眠的強度增加,幫助大腦成熟;大腦發育順序是先後腦後前額葉。
近日節律會隨年齡改變,兒童最早睡早起,青少年時期變為晚睡晚起,成年後又變為偏早睡早起。
腦部掌管睡眠的區域會先退化,其實老年人的睡眠需求沒有減少,但因容易失眠且睡眠品質不佳,於是產生各種身心問題。
6.
短期記憶儲存在海馬迴,長期記憶儲存在大腦皮質,要透過睡覺才能把短期記憶轉換為長期記憶,觀察非快速動眼期時的紡錘波可以預測轉換效果。
用電流、聲音刺激以及緩慢搖晃床舖,有助於睡眠。
運動、樂器等身體技巧一樣要靠睡眠來儲存,且睡眠可以增強運動表現、減少受傷機率。

 

7.

只睡四小時的開車表現跟酒駕差不多,睡眠不足跟酒精造成失誤的效應是相乘的。
小睡有幫助,power nap(強力小睡)是飛行員的策略之一,在睡眠剝奪前段小睡效果較好。
睡眠缺乏讓人前額葉控制情緒能力變差,放大情緒反應,容易興奮跟沮喪,類似雙極性疾患的症狀(以前稱作躁鬱症)。
確實有少睡基因,讓人可以每天睡不到六小時大腦仍然功能正常,但佔人口比例不到1%
睡眠時膠淋巴系統(腦部的淋巴系統)運作,配合腦中膠細胞體積縮小,整顆腦得以浸泡在腦脊髓液中,把腦中的毒素跟廢物清潔掉。
8.
睡眠不足對身體的傷害,主要是因其會激化交感神經,讓身體處於戰或逃的狀態,使得血壓上升、脂肪囤積、降低生育及免疫系統的功能。

9.
現代的磁振造影掃描儀技術,已經可以讀出被觀察者夢境大致的內容了。
10.
夢有療傷的功能,將痛苦的事件撫平為不帶情緒的過往。
必須要做一次痛苦回憶的夢,才能將痛苦事件儲存為不帶情緒的過往;創傷後壓力症候群(PTSD)的人腦中正腎上腺素過高,導致做夢的功能失效,於是大腦一直重複夢魘,且一旦遇到喚醒回憶的事件情緒又會爆發。正腎上腺素可以用藥物控制。
11.
快速動眼期的睡眠會作夢,平常大腦運作時會有邏輯守衛,作夢時邏輯會消失,大腦會嘗試各種可能性,建立跨領域的連結,也就是俗稱的創意(斜槓?)。

12.
夢遊:發生在深沈非快速動眼睡眠期,原因不明。
失眠:主因是交感神經過度活躍,多半是壓力造成。
猝睡症:原因是基因突變,下視丘中控制清醒/睡眠狀態的激素-食慾素(orexin)分泌跟受體都不足,使患者清醒/睡眠的狀態不穩。
致死性家族失眠症:PrNP基因異常,使蛋白質變異,攻擊腦細胞。
動物實驗中,睡眠剝奪會導致死亡,主因是免疫力下降到無法控制腸道內的細菌,造成敗血症死亡。
13.
妨礙睡眠的常見因素:LED藍光、咖啡因、酒精、恆溫的環境。
酒精無法幫助睡眠,在藥物上分類屬於鎮靜劑。醉倒的人不是睡著,而是麻醉。酒精會中斷睡眠,酒精的代謝物會阻礙快速動眼睡眠;喝醉的人晚上會醒來好幾次,隔天可能都不記得,只覺得頭痛疲倦。
14.
安眠藥已經經過很多代,都效果不佳、副作用多、有成癮性,且服用安眠藥的人死亡率跟癌症率都較高,目前沒有真正有益的安眠藥。
建議失眠的人吃藥前,先進行失眠認知行為治療(CBT-I)。
睡眠跟運動關係的研究不多,睡眠對隔天運動能力的提昇很顯著,但是運動對當晚睡眠的幫助並不顯著。不過運動維持一段時間後,睡眠狀況確實會改善。
15.
睡眠不足的情況對公司有很大損害,員工的生產力、創造力、道德判斷能力,以及管理階層的領導力跟魅力都會變差。
美國明尼蘇達州的伊代納市,把青少年早上第一節課的時間延後一個小時,學生們表示睡眠時間普遍增加了四十多分鐘,一批成績相對穩定的學生在一年之後,語文成績的平均分提升了 156 分,數學成績的平均分提升了 56 分。
連續工作 30 小時的住院醫師,比起連續工作 16 小時以下的醫生,犯下的嚴重醫療錯誤提高了 36% ,在加護病房的診斷錯誤率高達 460%
16.
運用科技改善睡眠:臥室溫控系統(睡前環溫降低)、燈光調節系統(白天藍光、晚上黃光)、推廣睡眠教育、睡眠追蹤裝置(了解紀錄睡眠狀況對隔天身體的影響)

 

最後提供了 12 條幫助睡眠守則,作者認為最有用的是每天同一時間上床、同一時間起床。

arrow
arrow

    Cloud祥雲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