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3448646_4939755862713087_7675410543341541759_n.jpg

作者是倫敦大學學院(University College London)生物化學博士,被診斷出有自閉症(ASD)以及過動症(ADHD),先天上的異常讓她融入社會過程遭遇很多障礙。本書是她試著用科學理論來解釋其眼中的人類社會,穿插著她的症狀以及應對方法。

作者簡介寫自閉症,書中有時寫自閉症有時寫亞斯伯格症?看其症狀的描述,我覺得比較像自閉症。

副標題《關於生活與人際難題,科學教我們的事》

各章節引用的科學題目:機器學習、生物化學、熱力學、光學、波理論、分子動力學、量子力學、演化論、化學鍵、深度學習、賽局理論。

作者從小被視為怪胎,在人群中格格不入,不懂察言觀色又難搞易怒。確診ASD、ADHD給了她一些安慰,投身科學研究取得成果讓她得到救贖。小時候我妥瑞症嚴重,也是個無法融入社會的怪咖,本以為可以跟作者取得共鳴;看一看覺得,嗯,人類果然是無法互相理解的。正常的人類都是相似的,不正常的人類各有各的不正常。書中強調要有同理心、試著互相理解、並且要給予愛,言論都很政治正確,看來作者在正常人的道路上進行得很順利。

 


除了作者的精神疾病讓人難以理解,個人覺得翻譯也是一道障礙,節錄兩段如下:

「熱力學應用在日常生活中也是,清晰分明。整理房間之所以艱難,不只是因為摺摺疊疊很痛苦,不只是因為要安排所有東西的位置,還得和被套搏鬥一番,而是因為必須奮力減少環境中的熵,可是,熵的自發過程就是跟你反方向,直往失序前進。是故,如果爸媽、伴侶、室友想要你改變做法,要你整理東西,他們要你做的可不只是克服自身懶惰或是推翻你獨特的秩序感;更是把你推上戰場,與熱力學鏖戰。順著自然發展保留原狀,用熱力學當藉口,有力多了。」

「更近期我搬去斯勞(Slough)區時,又有類似經歷。當時接下了工業園區朝九晚五的工作,以為某種程度上應該是個可以放鬆身心的「空檔年」,不過,隨著咖啡店的集點卡一張張囤起,緩慢的自動門一次次開闔加深了阢隉不安,根本不見心想的放鬆,不僅沒獲得任何所需的啟發,又再次覺得與周遭環境一點都不同步。我幾乎感覺得到自己的能量沉進米黃色地毯,浸入螢光之中。最後,總算來點好事,因為在二十六歲的年紀,交了些好朋友,獲得ADHD的正式診斷,有助於我進一步掌握從這星球、這物種上常體驗到的不對稱感。」


 

難以形容的不順暢感,用字、語法都很奇怪,常常需要重讀幾遍才能搞懂她在說什麼;看到後來常常會放空,卡卡的地方就直接跳過。不確定是作者精神疾病的關係,還是翻譯的問題?看一看覺得自己中文都變差了,頻率不合的書,看得好辛苦阿。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Cloud祥雲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