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票證、電子支付、第三方支付比較

img-1505215437-17085.png

Apple Pay、Android Pay、Samsung Pay  這三大公司的支付方式為手機信用卡,就等於是信用卡,錢不會經過 Apple、Google,跟信用卡差別只在於拿卡出來刷或拿手機出來刷。

Line Pay、街口、支付連這些第三方支付,刷卡後錢先放在第三方業者那,等買家確認收到貨之後,才把錢轉給賣家。第三方支付條件較寬鬆,截至2016/12/1止,全台共有 4124 家第三方支付服務。

電子票證跟電子支付差不多,電子票證只能儲值不能轉帳、電子支付可以儲值也可以轉帳,所以電子支付的條件跟規範也比較嚴苛,截至2016/12/1止,全台只有 5 家取得電子支付執照。

電子支付法規通過後,讓人可以把錢存在電子支付帳戶,想用的時候再轉帳出去,對民眾而言其實功能跟銀行是一樣的。只是電子支付的條件比起成立銀行寬鬆很多,希望金管會真的有在監管。銀行如果倒閉,民眾有「存款保險條例」,政府保障可以拿回三百萬。如果電子支付的公司倒閉,不知道民眾有沒有保障?

 

行動支付比較

電子支付.jpg

行動支付(Mobile Payment)之廣義定義為:舉凡以行動存取設備(如手機及平板電腦等)透過無線網路,採用語音、簡訊或近距離無線通訊(Near Field Communication;NFC)等方式所啟動的支付行為均屬之。

 

第三方支付

  1. 第三方支付並非新的觀念,17世紀就有銀行的信用狀(Letter of Credit),目前也是國際結算的主要方式。

  2. 第三方支付主要在解決雙務契約無法達成同時履行」且「缺乏信任基礎」的交易情境,剛好網路交易就面臨了這兩個問題。

一般網路購物都須先匯款,如果收到的貨物品質有問題,甚至根本沒有收到貨,那該怎麼辦?第三方支付保障了消費者,先付款給第三方,消費者確認貨品沒問題後,才由第三方付款給賣家。這項服務在法律對人民保障不佳、詐騙猖獗的國家迅速崛起中國,淘寶的支付寶成為近年熱門話題。因此其實第三方支付並非什麼新穎、先進的觀念,大陸支付寶的發展是特殊國情下的產物,這種破壞原有系統的新金流架構,較難打入信用卡交易成熟的已開發國家。

 

信用卡消費 vs. 行動支付

目前的信用卡消費,流程大致如下

pic01

在此過程中,發卡銀行、收單銀行、授權中心 (VISA、MASTER、JCB、銀聯) 都從中抽到了利潤;例如台灣的消費者,需付1.5%的信用卡刷卡手續費。

而支付寶這種類型的第三方支付,流程如下

1414566765_974

與信用卡消費相比,跳過了 [收單銀行] 及 [授權中心],有著手續費較低廉的優勢;但信用卡交易已經行之有年,坐擁巨大的先行者優勢,支付寶模式在已開發國家難以推行,需要有足夠的誘因抵銷店家與消費者的移轉成本。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Cloud祥雲 的頭像
    Cloud祥雲

    飛揚

    Cloud祥雲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