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r.jpg

看本書前已經讀過不少推薦跟重點整理,所以其實沒有太多期待;一開始闡述恆毅力的概念,前半段講述努力跟熱情比天份重要。恆毅力大致可以定義成持之以恆的努力,概念類似日本的匠人精神,花一輩子的時間把一件事情做好;在東方文化裡已經是老生常談,所以一開始看的有點不耐,為何作者要花這麼多篇幅,講述一件大家早就知道的事?(雖然是這麼說,但是出社會幾年後,覺得其實選擇比努力重要...不過應該是我不夠努力的關係吧?)


後半段開始漸入佳境,分析養成恆毅力的元素:興趣、練習、目的與希望。「興趣」跟「練習」是相輔相成的,投入時間要能得到回饋、感到進步,才會產生興趣跟滿足感。因此要用《刻意練習》的概念來練習,書中將刻意練習的方法解釋得很清楚,也舉了不少案例。「目的」這一部份,引述《給予》的概念 be a giver ,有利他精神、為了超越自身利益之上更崇高目的而努力的人,較能夠堅持到底。「希望」的部份,類似《活出意義來》書中的意義治療法,「殺不死我的,使我更堅強」。曾經受過傷的皮膚,留下的是醜陋的疤痕,還是戰士的榮耀,只有自己能夠決定。作者也詳細介紹了跟「習得的無助」相對的概念:「習得的樂觀」,以及《心態致勝》書中講述的固定思維與成長思維的差異。最後針對該如何教養孩子提出一些建議,像是儘量讓小孩參加學習技藝的社團(音樂、舞蹈、運動等)兩年以上、表揚孩子的努力而不是聰明等等,雖然沒有嚴謹的統計證明,但我個人是非常認同的。


不管是《刻意練習》、《給予》、《活出意義來》、《心態致勝》都是我很推薦、讓人收穫良多的作品,而《恆毅力》統合了相關研究集其大成,將各自獨立的概念連結在一起,得以見識到一個立體的新圖像。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Cloud祥雲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