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辱.jpg

評價很高的小說,劇情緊湊流暢,篇幅不長,可以迅速看完。討論的議題很多,世代差異、性別、動物倫理、生命、種族等,個人覺得主題是圍繞著南非的種族議題作衍生。自己的閱歷不足,看的時候常常覺得角色們的行為不合常理,難以理解他們怎麼會做出這種選擇?爬了博克來的會員評鑑,幾篇分析寫得很精彩,有恍然大悟的感覺。
主角 David 在南非開普敦當文學教授,有著旺盛的性慾,「誘姦」了一名他的學生。女學生承受巨大的壓力差點要放棄學業,後來終於站出來指控 David 的行為; David 承認他的行為,但是不願認錯道歉與反省,於是丟了教職。 David 堅持他的自由與尊嚴,讓人想到最近的香港,「你是想站著,還是想掙錢?」可惜現實世界沒有站著把錢挣了的選項。
David 辭去教職以後,不得已來到他女兒 Lucy 經營的農場。就在某一天, Lucy 的家裡突然闖進三位兇狠的黑人,打傷 David 、輪暴了 Lucy。
女兒被黑人輪暴,之後又懷孕,而後可能又因為要接受保護而與老黑人結婚。 David 一直不能接受女兒的選擇 (其實我也很不能理解?),兩人之間衝突不斷但又放心不下,最後 David 搬到女兒農莊附近住,以客人的角色回來探望農莊。
David 說:「多麼屈辱。期望至高,而今落得如此」。Lucy 回答說:「是的,我知道是很屈辱。但也許這是重新開始的好地方。也許我必須學習接受。一無所有,從零開始…」 「像狗一樣嗎?」 「是的,像狗一樣。」
對於 David 來說,南非是個危險的地方,他的前妻在荷蘭,白人隨時可以回去歐洲;但對於下一代來說,他們已經扎根在這塊土地,必須要設法融入、妥協、孕育新希望,離開不是她的選項。
經歷了女兒的事件後, David 終於願意向女學生的家人道歉,其中的心境轉折很讓人糾結。
另一段插曲是 David 從一開始討厭狗,覺得牠們只是群沒有靈魂的肉塊;到後來狗成了他唯一的寄託、唯一的陪伴、唯一的觀眾。最後 David 還是把牠帶出狗籠,讓 Bev 執行安樂死手術,「你放棄牠了嗎?」 「是的,我放棄了。」

書尾神來一筆的是孟祥森的譯後,節錄兩段:「譯這本書,感觸與其說多,不如說重,與其說重,不如說痛。譯的過程中,心始終是痛的。主角在書中嘆息,這書,好像是我寫的,又好像在寫我。身為一個終生愛戀女人的人,一個有過師生戀並認為師生戀天經地義的人,身為一個因女人而豐富,又因愛戀女人而難免受屈辱的人,身為一個垂老而不再有行情的人,我自認為做此書的譯者再適合不過了。」
「這本書也使我明確的認識到一件事:作家是他的心向一切可能性開放的人。」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Cloud祥雲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