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千.jpg

很難下結論的一本書。看的過程中有很多讓人想吐槽的點,但也確實有不少收穫,想了一晚決定用「瑕不掩瑜」拍板,有人問起的話還是會推薦本書。
作者文筆非常好,光是作者自序就讓人驚豔,第一次看書才看到序言就拿出手機拍照紀錄。

 

「希望有一天,你也能這樣定義自己的成功:讓其他人的生活因為你的行動有所不同,才算是有所作為。」
 

另一位我很欣賞的作者 - 李笑來,跟本書作者 - 古典 都曾擔任同一間英文補習班「新東方」的講師。書中還舉了不少新東方出身的名人,探討新東方之所以能在短時間產生大量名師的原因:一群聰明又有熱情的人組成團隊,互相競爭、合作、分享、快速得到回饋、彼此激勵成長,一系列的正循環下,脫穎而出的人,都在現今知識付費的年代佔據一席之地。讓人想到矽谷的 Paypal 幫(Paypal Mafia),也是一群厲害的人一起成長,分開後各自在創業的路上做出傲人的成績。

作者很會說故事,厲害的是使用物理原理來做譬喻,像是用光的折射來說明最短路徑不一定是直線,用電子的能階來類比他的「躍遷」觀念。有些故事乍看覺得很厲害,像是他說另一家補習班「學而思」,學生在北京上幾堂課,之後去上海分店接著上,發現內容完全接著北京的課,嚴絲合縫。闔上書後想想,好像也沒什麼?我高中時台灣的補習班,就已經可以做到了阿?

作者喜歡替換名詞,像是書中有個「頭部矩陣」,看了看,這不就是 SWOT 分析嗎?特別標示出來的 OODA 迴圈,不就是 PDCA?應該是作者發明的名詞「知識晶體」,概念很類似刻意練習的「心智表徵」(Mental representation)。其實使用自創的名詞,反而可以讓人對自以為熟悉的概念,以不同角度重新思考,個人覺得偶一為之也還不錯。

可能是當講師時養成的習慣,書中各章常會用一個段子破題。專心看書的時候,出現這些段子常讓人覺得突兀;尤其是一個孔子叫弟子不要跟人爭論的段子,為什麼一年只有三季?因為那人穿著青衣,應該是螞蚱變的,螞蚱的一生只有三季(!?) 「我認真的在看書,你在寫什麼鬼東西!?」內心的白眼翻到後腦杓「你就寫個夏蟲不可語冰不就得了?硬是要穿鑿附會到孔子身上是哪招?」那時感受到的強烈反差,到現在還是難以釋懷。

書中介紹了一套連線學習的方法,並強調提問的重要,這些概念都很受用;但是另一套「功利讀書法」,強調讀書要有目的、要解決問題、不要從第一頁開始讀書等等,個人很受不了這套讀書法,引用段萬維綱的《高手思維》:「也许“什么什么知识到底有什么用”,这个问题本身就错了。如果哪个知识都可能有用,那你最关心的其实是你对什么感兴趣。真正的斜杠青年追求的不是简历上多几个斜杠,而应该是培养广泛的兴趣,把知识本身当成回报。」閱讀本身就是目的、知識就是回報;當閱讀、知識成了追求成績分數、知識變現的手段時,閱讀變成了一件苦差事,學習也就讓人卻步。

最後一章是作者總結的做人心法:開放、專注、遲鈍、有趣、簡單、善良、可激怒。其中「有趣」在這些特質中顯得有點突兀,作者想表達的意思是保持好奇心,原本想吐槽直接用「好奇心」不就好了?但昨天看到 Richard Feynman 的紀錄片 "Take the World from Another Point of View",結尾 Feynman 最後一句: “Well, it's been fun.” 突然懂了。「有趣」,確實應該用有趣。

 

最後幾頁是作者提供的書單,並用幾句話來推薦介紹每本書。看到書中吹捧好幾次的《穷查理宝典》(台灣:《窮查理的普通常識》)作者寫到:「這本書說實話太長,我還沒看完」笑噴。

 

節錄一段關於產品經理競爭力的內容,很有感:


產品經理 J 過來和我抱怨,在小公司,產品經理經常變成專案催活的,所有零零碎碎、技術難度不高的活,好像都是產品經理的。 J 學了專案管理,學了各種分析工具,因為催不動美工自己還學了 UI (使用者介面)設計的一些技術,但還是不知道自己的核心競爭力在哪裡。

其實產品經理最核心的競爭力是「洞察客戶、理解趨勢、關注同行」。只要你能夠洞察客戶需求,就能說服各個領域的高手按照你的想法工作;只有你足夠理解趨勢,才能在關鍵時候引爆;只有你關注同行,才會不斷被啟發用新的方式組合內容。

當然,這一切都需要建立在大量的數據和訪談之上。和獨立思考有想法的人談感受是沒戲的,只有拿出來大量的數據、訪談,他才會老老實實認同你比他更懂客戶;只有拿出足夠多友商的玩法,他才會承認你瞭解市場。

當你有了這個能力,自然就會搖動一流人才的注意力,既不需要你天天催促, 也不需要你忍不住自己做個 UI。如果想不明白這些,花再多的時間去學習各種管理、技術、板塊:短期有效,長期無能,還會被專業人士超越。越忙越沒有競爭力。如果看不到頂層建築,你平日辛辛苦苦壘的磚頭,根本搭不成大樓,也就是一堆散落在地上的磚頭罷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Cloud祥雲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