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朋友推薦而借閱的小說,份量十足,跟圖書館借了第二次才看完。看簡介本書在美國得到很高的評價,拿過各種獎項,備受推崇、非常厲害。看完之後說真的,不太明白到底好在哪裡?難道是因為語言的限制,英文的優美詞句翻譯過來失去韻味?於是去查查 Amazon 跟 Goodread 評價,都是三顆星多一點,看來我沒有偏離大眾品味太多。
故事描述柏格蘭夫妻的故事,從他們大學相識開始寫起,細細述說兩人的父母、朋友、鄰居、子女等角色的故事,完整的拼湊兩人大半輩子的人生。主角的性格總讓我想起一些人,正直、堅毅又富理想主義,支持著所有「政治正確」的理念,一番衝撞後發現世界並不如他想像的那樣運作,於是轉為憤青開始批判社會。
書中細膩的刻劃當下美國社會,個人覺得非美國文化圈的人不容易有共鳴,影響書中角色的重大事件,像 兩黨政治、911 恐攻、猶太人議題、伊拉克戰爭、宗教問題、種族問題、環境保護議題等等,看的時候只覺得遙遠又陌生,背景知識的缺乏讓人不容易理解、融入故事的氛圍。
每個讀者對「自由」這個書名都有自己的詮釋,印象中書中唯一提到「自由」,是主角沃爾特與他哥哥的對話;他哥曾經有過幾段婚姻、幾個子女,但是晚年獨居,靠著捕魚跟打零工過活。沃爾特因為年輕時兄弟間的衝突,而不是很願意去看望哥哥,好不容易克服內心的抗拒,找到哥哥的小屋後,受到哥哥熱情的接待,沃爾特發現只有他對過往耿耿於懷,這些往事從未在他哥身上停留,於是冒出一句:「你是個自由的人」。不承擔責任、不規劃未來、不在意他人,沃爾特的這句話是反諷,或是真的反映出作者的想法,看的人是不得而知。
書中一個讓人印象深刻的點是憂鬱症的普遍,尤其是女性角色們幾乎都有程度深淺的憂鬱傾向,真的是美國的世紀問題。書中人物物質生活多半還不錯,美國仍是個有著各種機會的國家;主角身為憤青,竟然有富翁成立基金會,花大錢請他去當執行長來保育鳥類;窮困潦倒的好友理查,因為一張專輯一夕成名,對自己的爆紅不知如何自處,一度拋下一切去做木工幫人蓋平台;主角兒子喬伊才 20 歲就靠認識的人脈,跟人合作一張國防合約,賺了八十萬美金,然後因為出貨品質不佳,對這筆不義之財感到良心不安。看的時候覺得這些人生活的太過容易,所以可以為了各種想像不到的理由開始憂鬱;只能說憂鬱也是社會富裕的一個面向,有錢人的憂鬱,就是這麽樸實無華,且枯燥。
另一個讓人印象深刻的點,是性在影響角色互動間佔了如此大的比重,夫妻兩人剛認識時是血氣方剛的大學生,還算合理;但當兩人兒女都上了大學,自己成為四十幾歲的中年人,性愛還能成為故事發展的主軸,至少我是覺得蠻疑惑的。
- Feb 03 Mon 2020 15:30
《自由》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