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7768730_5085022214853117_3957942647284853645_n.jpg

神作。
為了寫這本書的心得想了很久,很惶恐,很想推薦給身邊的人,但又覺得自己有很多沒搞懂的地方,不太夠格介紹這本書。只能說我從圖書館借來看了兩遍,加上重點節錄應該算看了三遍,然後發現想節錄的部份太多了,乾脆直接買一本來收藏。

本書算是科普書,全書只有一個方程式:熱力學第二定律 ∆S≥0 (S=熵),時間之箭的方程式。
全書分成三部份,第一部份講世界觀,總結現代物理對於時間已知的內容。從亞里斯多德時代,覺得時間是對事物變化的度量;牛頓之後,建立起了絕對的時間空間座標系;再來到愛因斯坦,整合兩者的時間觀,時間與空間成了重力場,重力場存在但也會扭曲,因此質量大、速度快的物體時間流逝較慢。

imageimage1_Z18NgzWcimQZcjhuvJ8U1w.jpeg


第二部份在講作者的專業:量子重力學。這部份超出我的理解範圍,但是作者非常厲害,用優美的文字跟譬喻,讓不懂理論的人也能看的下去,知道在迴圈量子重力論的世界裡,沒有時間這個單位,各種粒子交互作用形成空間。
image


第三部份探討時間的本質,我們所認知的時間,很有可能只是宇宙的一個特異點;甚至 ∆S≥0 熵值只會增加這個時間定理,可能就像過去認為天上星星都在繞著地球旋轉一樣,只是從我們狹隘的視角看到的一面投影。那如果世界上沒有時間,我們現在經歷的這一切是什麼?過去、現在、未來難道會改變嗎?結論是時間可能只存在我們心中,我們就是時間。

277762097_5085032871518718_4806595797666798887_n.jpg
 

書中引用很多哲學討論,從休謨、笛卡爾、聖奧古斯丁、胡塞爾、康德、海德格,到最後時間就像普魯斯特的《追憶似水年華》,現實只由記憶構成。除了西方哲學思想,書中還引用大量印度經典,印象深刻的是引用《彌蘭王問經》中彌蘭陀王跟智者那先的對話,來開啟對人類身份及統一性的討論。
 



📖  人類對死亡的恐懼是進化的失誤。在掠食者靠近時,動物都會本能的恐懼與逃跑。這是一個健康的反應,動物可以藉此逃離危險。但這種恐懼只會維持一瞬間,不會一直繁繞在心中。天擇的結果,誕生了具有肥大大腦額葉的大型人猿,造就了預測未來的過度能力。這當然是一種有用的特權,但也把不可避免的死亡想像置於面前,引發本能的恐懼與逃避。基本上,我相信人們對死亡的恐懼,是兩種不同進化壓力所導致的一種意外不當的干擾,是我們大腦不良的自動連接所造成,不具任何用途或意義。萬物皆有期限,即便是人類自身。正如毗耶娑(Vyasa)在《摩訶婆羅多》所言: 「大地已失去青春,一切成為過去,像個美夢。如今每一天都帶著我們更接近毀滅與荒蕪......」恐懼轉變,害怕死亡,就像害怕現實本身,就像害怕太陽。究竟有什麼意義?

----------------------------


📖
 對我們這些大腦基本上由記憶和預見構成的生物來說,時間就是自身與世界交互作用的形式,是我們個人身分的來源。
當然也是痛苦的來源。
佛陀把這些總結為這句至理名言:「生是苦,老是苦,病是苦,死是苦,怨憎會是苦,愛別離是苦,求不得是苦。」因為人類必須失去所擁有的、所愛的。因為一切生起的必然滅去,使我們受苦的不在過去或未來,而是現在,在我們的記憶裡與期待裡。我們渴望永恆,忍受著時間的流逝,因時間而受苦。時間就是痛苦。
這就是時間,我們因時間而著迷,同樣因時間而困惑。也許同樣因為時間,你--我親愛的讀者,我的兄弟姐妹,手中才拿著這本書。時間只不過是世界一個短暫的結構,是一個在世界發生的短暫波動,但已足夠使我們這些由時間構成的生物誕生。你我的存在應歸於時間,它給予了我們一份珍貴的禮物--存在--,讓我們可以創造永恆的短暫幻覺,這就是所有痛苦的根源。

 



 

看本書時常有開啟了真理之門的感覺,可惜我沒有賢者之石,入寶山卻收穫有限;但又會讚嘆得以一窺門後的世界,不虛此生。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本書文字非常優美,之前覺得《上帝擲骰子嗎?量子物理史話》是我看過文筆最好的科普書,看完這本《時間的秩序》後,心中評價有點動搖了,目前覺得這兩本難分軒輊、各擅勝場。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Cloud祥雲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