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E_ALBUM_Now I%5Cm Reading.2022.11_221107.jpg


以前很喜歡看劉墉的書,像我這種不懂察言觀色的人,特別喜歡看《我不是教你詐》這種寫社會潛規則的書。另外像《最後一個甜甜圈不要拿》也是同類型很值得推薦的書,只是《最後》講述西方的商務禮儀,很多細節有文化差異。
我個人是高敏感內向型,對於社交行為多是能避則避,看這些書都有種在看外星人的感覺;為什麼不能有話直說?為什麼最後一個甜甜圈不要拿?面子、丟臉、體面,這些虛無飄渺的詞彙該如何衡量?很多書中沒寫到的行為還是黑人問號,像是聚餐爭搶付帳單、像是勸酒甚至灌酒,雖然看多了也見怪不怪了,但始終不懂這些行為到底想要幹麻?
這些書其實是前人的經驗集錦,很多事情並沒有絕對,人與人熟識之後自然可以不拘小節;但這些細節決定關係的起始狀態,起始狀態的好壞很可能會對後續發展產生巨大影響。以前不懂,覺得這些既瑣碎、又做作、太刻意、很虛假。年紀大了覺得這些人情世故真的很有道理,世界上人太多了,一定要有些方式來區分「你們」跟「我們」,付出一點努力成為「我們」的一員,可以節省很多試探磨合的時間精力。
社會迅速變遷,就算我很喜歡劉墉,還是時常覺得書中觀點太過老派;核心觀念基本上跟卡內基一樣,要發自內心關心別人。人的時間有限,每次相遇都是珍貴的緣份,試著抱持這樣的想法多做點準備。
Golden Rule:推己及人,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Cloud祥雲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